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《入中论》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:复习四谛与二谛
 
{返回 入中论讲记·110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3006

《入中论》第七次课程总第十三讲之:复习四谛与二谛

主讲人: 上明下贤法师

主办:北大禅学社

时间:2009年5月2日晚

地点:北京大学二教407室

复习四谛与二谛

在上节课,我们还了解到关于四谛,四谛的法要是不是万能的?是不是所有的世俗问题通过四谛都可以解决,或者说用四谛就可以把世俗不清净的法要都摄持干净,能够把我们需要的智慧都包含进去?

上次我们找到答案,四谛包括不完。四谛包括不了关于净土、关于清净名言的这些部分。用中观的方式,“名言”这个词汇常常被称为“假名”,在唯识宗就把“假名”称为“名言”。“名言”和“假名”在我们中观课里常常会用到,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也延用一些唯识宗的名相。比如说在中观的课程里,我们不承认圆成实性、依他起性,也不承认所谓六、七、八识的这种划分,但我们在课堂上常常要使用这些名词,因为如果要跟唯识宗的一些难点进行讨论,我们必须要知己知彼。如果不能对一些讨论对象的宗派了如指掌,我们要清理那种邪见或者不圆满的知见是很难的。实际上,一个好的中观的学者,他必须对于唯识以及大小乘其余宗派都非常了解,尤其是学到内道大中观见的这一部分,不光是其他宗派思想要了解,连修行方法也要了解;不光是小乘显教要了解,我们连大乘或密宗也都要非常通达,才能顺利地学下去。

在中观派,我们确定地使用“世俗谛”和“胜义谛”这种“二谛”的方式,摄尽世间万法。

但从表象上看,二谛的这种分法好像也不允许来谈清净名言的问题,比如关于净土、佛功德、如来藏的问题,好像也没有谈,但这个不谈并不等于否定,而是在间接地揭示。所以,四谛当中“不摄清净名言”和二谛当中“不说清净名言”是有区别的:“不摄清净名言”,那是因为真的是在否定它;“不说清净名言”,那是因为在间接地陈述。

上次也说过,我们是“取乎其上,得乎其中;取乎其中,得乎其下”,必须取乎其上地深观空性。正是为了让如来藏功德能够清晰、圆满显现,我们“取乎其上”。

如果我们“取乎其中”而执取如来藏,表面上我们会讨论很多关于清净名言、如来藏的问题,但因为我们清理不掉浊恶的纠缠,所以往往得到的不是如来藏的功德,而得到我们不需要的一些浊乱现象。这里的“取乎其上,得乎其中;取乎其中,得乎其下”,可以说几乎就是第五地的一个核心所在,它说明白了中观学人为什么要“佛来佛斩,魔来魔斩”,为什么一法不留,为什么要使用那么多的辩论技巧,连净土宗的智慧在这里也给予否定。其实哪里是否定呢?

在上次的课上,我们也提到在二谛、四谛之外,还有没有其他的谛。也还有很多,此前也都谈过,不过那些不是我们常用的,关于谛我们常用的几乎就是二谛和四谛。

上回对于“魔”的说法是:利根的菩萨,在资粮位的时候就不被魔障所引夺;即使是最为钝根的菩萨,到第五菩提心难胜地的时候也彻底地清理魔障了。所以魔的能力是有限的,到第五地以后它就不能再作祟了。

第五菩提心难胜地学习已经圆满了,那么我们进入第六菩提心现前地。

 


{返回 入中论讲记·110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《入中论》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:复习难胜地
下一篇:《入中论》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:概论现前地—正觉现前、现见缘起
 《入中论》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:释《大毗婆沙论》代表观念
 《入中论》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:老大,学是为了修啊!
 《入中论》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:止正行中“五种过患、八种对治”..
 《入中论》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:眼与境识虽同在,彼此全无“生”价值;..
 《入中论》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:中国禅宗的中观见:直接的突破..
 《入中论》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:教法之东来
 《入中论》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:相应因
 《入中论》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:大问题:同一事物的多重概念重叠使用..
 《入中论》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:政教分离,沙门不敬王者
 《入中论》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: 缘起:空性正见切入世间正理..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为什么说要获得圆满之加持一定要具备普遍之信心?[栏目:柯日密咒洲·佛法答疑]
 五百罗汉 366、法首尊者[栏目:五百罗汉]
 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七五卷[栏目: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·第十七集]
 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一四卷[栏目: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·第二十一集]
 百论释义 破因中无果品第八[栏目:刘常净·三论宗文集]
 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七颂[栏目:刚晓法师]
 学会随缘[栏目:延参法师文集]
 第二十九则:制板鸭的老叔公[栏目: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]
 福德日记4月21日─爱语的意义[栏目:福德日记]
 The Problem with Personality[栏目:Ajahn Sumedho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