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随谈因果
 
{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·学僧园地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2482

随谈因果

悟道

  佛教的基本原则,就是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,如是因得如是果,这起码的理念,是我们每一位身披缁服的释子所相信的,因为相信这三世因果的真实不谬,我们才用功办道,以期离苦得乐,因为相信佛陀言教的真实不虚,所以我们才会欢喜奉行。

  可是,当我们真正踏上这条修学道路上时,却往往忘记了“因果”二字的重要,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就可以说明对因果观念认识的不够清楚。我们都不喜欢别人评价自己的对与错,可当我们口无遮拦地去说三道四、说是道非时,可曾想过自己当初别人的评头论足,难道这不是因果的现实体现吗?可我们却忽略了,只是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给别人,找种种的理由为自己开脱,于是烦恼也就不请而至了,甚而恶性循环,所导致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。又如当我们面对某人的老病及离别等种种苦难时,却只勤求菩萨加被她们能早日离苦,如所求不遂就会生起百般苦恼,可却很少人能从此无常法上去思维法义。可知,我们对佛教的教义只是知道,而却没有深入的思维和体会。

  作为修行的道人,应时时谨护三业,可我们连身口都不能很好的防护,何况是意念了。所谓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,现在的一念无明,也许后世引来的果报就是地动山摇。一位法师对我说:“一个念头,就是一番生死”。闻之,无不令人生怖。《梵网经》云:“莫轻小恶,以为无殃,水滴虽微,渐盈大器,刹那造罪,殃堕无间。”既已出家,都是为求解脱而来的,肯定不会再造什么大的恶业了,可这身口意三业的小小的不经意之间的恶业,同样可以障碍我们修道。

  反思种种,我们之所以不会谨护三业的原因,就是我们只相信因果,并不是深信、切信,甚至久而久之,把因果只是作为劝慰别人的话,或者作为自己做某事的很好理由,完全不体佛之深意和用心。深信因果是我们修道的根基,若根基动摇时,我们所谓的修道又从何谈起呢?所以建立正确的因果理念,是我们修行人首要并且是必要的先下手之处。


 


{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·学僧园地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假期身心经历的报告
下一篇:拜山
 以真修实学投入到现代佛教发展与改革的大潮中去
 位置
 礼忏,完善人格及和谐社会的法宝
 公众形象与道风建设
 相信黑夜过后必将是黎明——致四川受灾同胞
 有一种修行叫新自体验
 道风建设从双手合十开始
 是解信行证还是信解行证
 瞬息万变的万花筒
 关于生气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南传大般涅槃经 第五章[栏目:南传大般涅槃经]
 净业三福讲记[栏目:净空法师]
 金刚经注疏七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之二[栏目: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解]
 涉及人物信息一览表[栏目:智海浪花·历程]
 觉·教导的智慧 第五章 师生互动的空间[栏目:郑石岩教授]
 出家因缘(宽秀)[栏目:福建佛学院·学僧园地]
 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四集[栏目:净土大经解演义·净空法师]
 纪律教诫甘露文[栏目:晋美彭措法王]
 十年来中国佛教研究述略(1987—1996)[栏目:吕有祥教授]
 修行,就是一生的行为[栏目:贤崇·贤宗法师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