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感恩佛诞节──纪念佛陀降生人间二五五五年
 
{返回 宽运法师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2740

感恩佛诞节

         ──纪念佛陀降生人间二五五五年 

  佛陀是一代圣哲与觉者。他以人间为道场,以生活为实践,以身作则,身体力行,身教言传,有如中国的孔子,是人间正法的导师。

  他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毘罗卫国,身为净饭国王的太子,荣华而尊贵,但是他因感悟世间之无常,放弃了可享有的权势、地位与财富,为追求觉悟之道而出家修行。在成道之后的四十九年中,他身着坏色之衣、手持乞食之钵,赤足徒步,千里远行、风餐饮露、游行传道。在当时诸国林立的印度社会中,上至国王,中至工商富豪,下至贱民奴隶,不分种族阶级,都是他宣道教化的对象。

  佛陀是感悟人生的觉者与智者,所以他是人而不是神,他也是父母所生之身,生于人间、长于人间,成佛于人间。几乎所有的宗教都以为神与天超越于人,因此有着祭祀天与敬拜神的信仰与宗教仪式。唯独佛教认为,人是超越神与天的,而人间更是天神所向往的再生之处。因为只有人能依着惭愧、智慧与坚忍,透破种种的烦恼,以达成最终的解脱与自在。所以,佛陀强调「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、「佛出人间」、「人身难得」。在佛陀住世的时候,由于德行的感召,天与神都来皈依佛法、护持佛法,因此,佛陀又被尊称为「人天导师」。佛陀并没有如某些经典所渲染的那样,无所不知、无所不能、无所不在。他也从未宣称自己有着「金刚不坏之身」;佛陀的色身和我们一样,也是四大所成,有饮食、会生病、腹泻、背痛、受伤,会疲累、需要睡眠休息.....终究病逝。

  晚年的佛陀,由于身体的老化、衰弱,和平常人一般,受着病痛的折磨。但是,所不同于一般人的,佛陀已断尽一切烦恼,内心不会为身体的病痛所苦。佛陀于涅槃前,对侍候他多年的弟子阿难,形容自己的身体:年事已老,寿命将尽,有如老朽破败的车子,行走八十年,即使修理,也只能勉强行走了。伟大的圣哲——佛陀亦不例外于生命必经生、老、病、死过程的真理。佛陀晚年的境遇,并不顺遂;他的堂弟提婆达多公开叛逆;他的祖国释迦族为毗琉璃王所灭;他出家前的独子罗睺罗、他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及他的两位大弟子——舍利弗与目犍连,在他之前,均相继逝世。虽然遭遇这许多不幸,佛陀并未因此而落寞难过,更教导弟子们:「一切因缘生的法、现起的法、无常的法、有为败坏的法,岂能不坏?想要令它不败坏,是不可能的!一切所爱念的种种事物与适意的境界,终将消灭,不能永久保有。即使我自己也将不久于世。所以,应当以自己为洲渚,依靠自己,以法为洲渚;依靠法,不可依靠他人。」

  佛陀的一生从未赐福于人,也没有超度亡灵。他只是告诫弟子们,各人未来的吉凶祸福,是由各人现生的行为所决定,而不是依靠祈祷、祭祀、咒术与卜问吉凶所可改变。因此,他要弟子们,依循正法的轨则,努力的去恶行善、修身、修心、修戒、修定、修慧,最后才能达到烦恼止息、清凉自在、究竟解脱的涅槃彼岸。

  佛陀告诉我们:「我今亦是人数。」佛陀是人,有七情六欲,也有优点与缺点。他只是觉察出自己的缺点,将它改掉,并将优点发挥到极致而已。他不但净化自我的身心,更教育众生如何止恶、行善、清净自心,所以成佛之道绝不玄妙深奥,遥不可及,只要我们彻底的认识自身、自心、自性;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了,就能称之为佛。佛陀还告诉我们:「诸佛世尊,皆出人间,非由天而得也。」(《增一阿含》〈等见品〉)不但释迦牟尼佛是这样,过去、未来诸佛,皆是如此。佛陀的一生,无非是一种示现,开示我们众生,如何由缚地凡夫,通过修行学道,出离烦恼罗网与生死漩流;我们只要循着佛陀走过的足迹──学佛所学,行佛所行,一步一步的往前进,最终必能破除种种无明障碍与烦恼缠缚,达到与佛无异的福智具足、光明清净的境地。


{返回 宽运法师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──宽运法师母亲节过堂开示
下一篇:灯灯相传 心心相印
 名利本为浮世重.古今能有几人抛?
 于色修厌 悟心空寂──西方寺弥陀佛七法会过堂开示
 出世与入世类别
 鸽子飞过 野狐闻道--百丈怀海禅师的故事
 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浅释(十五)
 「广学」与「多闻」(八)
 八关斋戒精进佛七开示
 《楞严经.大势至菩萨圆通章》── 宽运法师 弥陀佛七开示
 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五
 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浅释(十)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现在广泛流通的某些经中,多处地方把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缩短为“三藐三菩提”,不知道这样是否如法?[栏目:索达吉堪布·问答释疑]
 目前除了人类有佛法,其它界里也有佛法在传播吗?[栏目:玛欣德尊者答疑]
 相应159经 自身外无常的欢喜的灭尽经[栏目:相应部 35.六处相应]
 法本是必须每天都修吗,如果一天不修是否会中断传承?[栏目:阿宗白洛仁波切·学修释疑]
 富贵浮云,俭朴持久[栏目:心念与命运·第4册]
 辑定毗陵集跋后[栏目:太虚法师]
 学佛者应有出离心,可看到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事,我都会忍不住愤怒,这样对吗?如果不对,又该如何克制?[栏目: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]
 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二下 三 太子到农村去[栏目: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]
 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六上[栏目:智者大师]
 说人过失,自己不幸[栏目:心念与命运·第2册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