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慈悲之智慧
 
{返回 慧光法师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2890
慈悲之智慧
--慧光法师开示--
 
乔居士问:夏天到了,有时候会有蚊子来吸我的血液,我就让它吸因为我怕我不让他吸的话、他去找别的众生,别的人类众生会弄死他...并且念观音心咒,全部回向给它希望它来生永不堕恶道、早生善道、早日听闻佛法、利益众生。这样做好不好呢?我觉对他好,可是又有点觉得有些助长了他的贪心。
 
慧光法师答:
    普贤十大愿中的,「恒顺众生」愿,是随顺也是助益众生修学善法或佛法,而并非不管善恶,一切悉皆随顺。
    若一切善恶不分地随顺,这样看起来好像是慈悲,而实际上则是在伤害众生。
    所以说慈悲不可缺乏智慧。有时众生堕入恶道,它们造作恶业的习气尚存,所以使它不能超脱业力束缚。所以,学佛者不应该只看到现前少许的苦,而看不见未来更广大深远的苦。
 
    《撰集百缘经》卷第十,有这样一则有关须菩提的故事:
    世尊刚刚成道不久,便观察到诸大海的龙王有得度的因缘,便现为清净比丘的相,独自来到须弥山下,端坐禅思。
    这时空中降下一只大鹏金翅鸟王,在水中抓起一只小龙,飞回至须弥山顶啖食。此时惊吓的小龙自知必死,遥见须弥山下有静坐思惟的比丘,于是至心哀求比丘慈悲拯救;虽然如此,不到一会儿,龙即被鸟王吞食腹中,但小龙因临终时心念僧宝,而投胎到舍卫国的婆罗门家中,形貌端正妙好,很得父母的疼爱,并为他取名为「负梨」,字「须菩提」。
 
    从此故事,我们知道佛并非不慈悲,看到众生现前受苦,而不前往搭救,而是他看到对众生更深远的利益,让须菩提种下出家得度的因缘。
    因此,菩萨有时也要学习忍受见到众生当下的苦,而不立即前往搭救,因为智慧地见到对众生更殊胜的帮助。
    而有这样的忍耐力量,则来自于智慧的加持。就好像众生生病了,需要开刀一样。一般怎能接受众生已经生病受苦,又在他身上加上一刀的苦呢?因为我们知道,那一刀是必须挨的,这样病苦才能去除。一样的道理,救度众生也要有相同的智慧与慈悲。
    因此,有时我们应当要好好地想想,什么是对众生真正有益的?要知道世间不圆满,因为有时你帮了一个众生,却是同时伤害了另外一个众生。所以你念咒回向给蚊子很好,希望他们不要再堕恶道,以吸血为业,轮回受苦。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◎摘自2011-06-25慧光法师随机开示
 

{返回 慧光法师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以惭为上服
下一篇:诸法缘起与性空
 慈悲之智慧
 应无我相 方无所住
 水滴虽微,渐盈大器
 「空」的观念也是一种执着
 一切处但见五蕴 人我相终不可得
 生命没有时间与空间
 以定治乎乱想
 忏悔功德──于真理面前,我们必需学习谦恭
 智者能 慧者心
 共修力量大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由五髻文殊童子像管窥辽代佛教[栏目:周齐教授]
 佛教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三、熏习业果慧抉择·依教修学省自心[栏目:学修笔记·学诚法师]
 为什么会疲倦[栏目:净空法师·开示集十二]
 心能转境,则同如来[栏目:卢志丹居士]
 破禅的智慧 第一篇 禅宗话头玄机[栏目:黄炳寅]
 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 1[栏目:创古仁波切]
 佛教的荣辱观是中国佛教全面繁荣的要求(徐文明)[栏目:佛教与文化]
 《孝顺经典选辑》(海涛法师 辑)[栏目:佛教与孝道]
 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受戒?开戒和破戒有什么区别?[栏目:法清法师·问答集]
 176.三梦六祖来召 Seeing the Sixth Patriarch arrive three..[栏目:虚云老和尚传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