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(提纲)
 
{返回 温金玉教授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3685

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

(提纲)

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   温金玉

中国佛教发展至唐五代时,一个影响其走势的战略转换便是丛林生活的规范化与制度化。丛林清规,脱胎于佛教的戒律,最早是由慧能门下怀让的再传弟子百丈怀海所立。其时,禅僧从修持理念至行为方式均有别于其它宗派,然其生活却依附于律寺,这样不合规度之事就会经常发生,修持行为与环境所在已形成尖锐矛盾。如何协调禅僧与律寺的不相适应性就成为佛教僧团的当务之急。丛林清规的产生虽是依据当时僧团的实际理地而创制,但其本质依然是对印度戒律的继承,在护法安僧的根本精神上并无二致。

百丈所立清规虽然令禅林学修为之一新,但禅戒关系并未在理论上给予充分的阐释,《百丈清规》也更多地限于规范条款。永明延寿承接百丈未竟之事业,对禅戒关系从义理层面给予梳理。他以大乘佛教为旨归,结合禅宗随缘自在的修道实践,重新审视与评判传统戒律,对当时弘律者“但执外律,不识内戒”的呆板现象作了深刻的检讨,更对禅僧忽律任性的行持给予反省。延寿作为禅宗一代传人,其思想的立足点完全是建立在“真心”说上,他将大乘菩萨戒的“佛性戒”归结为“心戒”。从佛教修持来说,主要侧重身、口、意三业,而传统戒律所固执的却是“但持身口”。延寿于此突出“心戒”,自有其超越之处。同时,延寿也反对禅门中“教行不拘”的偏颇,明确戒为修道之基。但从其完整的戒律观看,他更多地还是强调用“一心”去统摄戒行修持,从本体论上为戒律的实施与展开寻求终极价值和意义。如此,延寿的禅戒观呈现出独特的风貌。

禅门对传统律学的变革虽然是出自僧团伦理和合的内在需求,但其叛逆性与创新性也是显而易见的。清规的产生是戒律中国化的一个结晶,从道安初创僧制至百丈创立清规再至延寿突出心戒,皆可看作是中国僧众对印度戒律的一种革新变通。印度戒律在中土的演变并非是人为的转换,而是时代的选择与历史的必然。延寿所承接的正是这一历史使命。 
 

 


{返回 温金玉教授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已经没有了
下一篇:云门家风
 禅定──护心之道·见性之本
 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佛教的根本命脉
 真禅法师——当代佛教制度建设以玉佛寺为中心
 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
 百年巨赞—写在巨赞法师诞辰100周年之际
 中国律学源流
 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——以汉传佛教为中心
 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(提纲)
 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
 法尊法师与普化寺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动中念佛[栏目:会性法师]
 植物也是有生命的,我们吃了的话,会不会也像吃动物一样不好呢?[栏目:索达吉堪布·问答释疑]
 中观、唯识与如来藏论的争议与统一[栏目:药师山·紫虚居士]
 虚云戒制思想及其实践析论(陈金凤、刘丽芳)[栏目: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]
 增支部1集19经[栏目:增支部1集]
 少小离乡不记家,回思往事总堪嗟;故人犹想儿时面,枯木难开旧日花。[栏目:千江映月·星云说偈]
 少林功夫概述[栏目:少林功夫文化研究]
 佛教特有的非书资料:贝叶经[栏目:佛学研究论集]
 因缘果报[栏目:远凡法师·禅的世界]
 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集[栏目:净土大经解演义·净空法师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