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一个经常思维善法而心生欢喜,另一个人经常思维自己的过失而生忏悔之心。这两个人在未来果报有何不同?
 
{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4069

如果有两个人,一个经常思维善法而心生欢喜,另一个人经常思维自己的过失而生忏悔之心。这两个人在未来果报有何不同?或者说是否都俱三因和二因?那么这两个人在前生是如何做思维的?或者说可以知道他们两个前生的性格如何? 

答:如果一个人经常思维善法和心生欢喜,他生起的善心;如果一个人经常思维自己的过失,心生忏悔,他经常生起的是不善心,他生起的是追悔,巴利叫做kukkucca,我们听了Mallikā(玛莉咖)夫人的故事了吧?我们都知道, Mallikā夫人就是在她临终的时候,她想起了她做过的一件错事,结果她死的时候生起的是不善心,她堕落到地狱。因为,一个人想起他该做的没有做,不该做的已经做了,这种心巴利叫做kukcca(后悔或者懊恼),它是属于嗔恨心的一种。如果一个人经常想到他做的错事,经常耿耿于怀,为此后悔、为此懊恼,他的不善心在一遍一遍的生起。最明智的做法就是:知道自己错了,发露出来,决心改掉,从此不再犯,然后就不要再去想它。一想它你等于重新再做一遍,因为,在我们的三业当中的意门,你想好的你犹如重新再造善的一样,你想不好的,那就犹如再造不善的一样。因此,我们应当要为自己做的善事经常感到欢喜,应当要自做的不善事,要悬崖勒马然后改过。在《法句经》里面就讲到了:一个人行善,当他想到自己的善事之后他为此感到欢喜,他未来会更加快乐;如果一个经常作恶的人,他想到自己已经造的恶,他会感到很悔恨,而他未来会更加痛苦。我们知道是这样的,一个人如果经常思维善法,而且知道这种善法是好的,那下一生如果他在思维善法的时候,又欢喜、又有智慧的话,下一生是三因心。如果经常思维着自己所做的错误,他下一生投生是无因。 

 


{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听说帕奥禅师的某些著作,不被缅甸的宗教局批准出版,不知是否属实?
下一篇:在自己不情愿的情况下,因应酬不得不喝一杯酒,是否犯戒?
 无色界众生是不是没有神通的?要不然他怎么不通过他心通了知佛法呢?..
 以前布施或印经书都不知道回向功德,这是得什么样的果报呢?
 如何避免修行中遭遇冤亲债主的困扰?
 有一种说法,说大乘佛教是为普渡众生,南传佛教更追求个人的解脱,您怎么看..
 请问假如在以后的禅修路上,经过了一定的精进,修到了观,没有您的指导,能..
 有什么办法长期跟随尊者修习呢?
 我一生起嗔心的时候就心口疼痛,这个是正常的吗?
 在戒律中好象没有说到不允许抽烟。
 观察三世缘起、观察未来会如何?不是成了定命了吗?
 是否一定要证得禅那或只作纯观行者证得圣道、圣果才能解脱,除此之外别无它..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The End of Rebirth[栏目:Others]
 盐酱人生[栏目:禅是一枝花]
 藏传佛教的三皈依及修习[栏目:夏坝仁波切]
 珍妮弗·洛佩兹——潜心学佛[栏目:名人说佛·名人佛缘]
 多欲多烦恼[栏目:人生的阶梯·星云大师]
 《金刚经注解》三[栏目:涤华禅师]
 尊胜佛母随许灌顶法会开示[栏目:果硕仁波切]
 慈悲的培养[栏目:白云禅师]
 陈那量论因明学略论(张俊祥)[栏目:因明学参考资料]
 金刚之智 第五章 金刚经[栏目:妙华法师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