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十二
 
{返回 永本法师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2795
证果实相(十二)
 
此三际如来,若依六即佛来判释,前际如来,既不修行,又不闻法,虽具有佛性,等同没有,是属于有垢真如、在缠法身(虽有佛性,但尚在烦恼中)的阶段。中际如来,能听经闻法,修福修慧,是六即佛位的第二名字即到第五分证即的阶段。后际如来,即是究竟即,如来也。位虽有三,无不是以止观二心,来辨其果位。
 
《般舟三昧经》中说:「诸佛从心得解脱,心者清净名无垢,五道鲜洁不受色,有学此者成大道。」
 
般舟三昧,就是常行三昧,以九十天为期,始终不坐不卧;又名佛力三昧,因三昧功夫修成,佛就显现在行人之前。此经上说「诸佛从心得解脱」,不管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十方一切诸佛,悉从此一念心生,而得解脱,离此心之外,无有所得。此心,唯识宗称「阿赖耶识」,天台宗谓「一念三千」,禅宗叫「真如自性」,起信论分「妄心门、真如门」。所以,「佛说一切法,为治一切心,若无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。」此心,乃一切修行之根本。
 
「心者清净名无垢」,指我们的心本自清净、光明,虽有烦恼,而此心不被烦恼所染,其体是清净的,故名无垢。「五道鲜洁不受色」,五道是指天、人、地狱、畜生、修罗。虽然,众生轮转于五道之中,但本自清净的佛性,仍然不受烦恼所污染。「有学此者成大道」,是说有志之士,若能善用此心,学习止观,必能成就佛道。
 
智者大师,最后悲心恳切叮咛:假使有行人,誓愿要修学止观,必须去除三种障碍、五种烦恼,如果不去除这些结使,虽精勤用功,也不会有所助益。三障,是烦恼障、业障、报障;因为烦恼障(三毒),障学般若德;业障(五逆十恶的业),妨修解脱德;报障(三恶道的苦报),障碍成就法身德。五盖,指贪欲、瞋恚、睡眠、掉悔、疑盖;会覆盖我们的清净心,故,必须去除。修习止观者,善用此书之意,现生能离苦得乐,临终能了生脱死,自利利他,成就大乘佛道。所谓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也。
 
2004.07.27

{返回 永本法师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天台小止观 后记
下一篇: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十一
 天台小止观 了知实相的「体真止」
 天台小止观 总说五停心观
 天台小止观 善根发相之验证 一、辨邪伪禅发相 二、真正禅定发相..
 天台小止观 对治贪欲的不净观
 天台小止观 对治瞋恚的慈悲观
 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十二
 天台小止观 止观的治病法 二、以观治病 二 用十二息治病
 天台小止观 内善根发相 一、息道善根发相 (数息善根 随息善根 观息善..
 禅七探究
 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十一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唐张谢敷读诵药师经感应[栏目:药师佛感应录]
 再谈三昧耶戒[栏目:侯松蔚教授]
 如果[栏目:福报哪里来·迷悟之间 ]
 佛陀为什么制定轻垢罪?[栏目: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]
 阿閦鞞佛之自行愿[栏目:不动佛·文集]
 《入行论讲记》第七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二十八节课[栏目:入行论学习]
 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·开妙道门 二.正宗分 3.释正见(2)什么是正见[栏目:贺继墉居士]
 菩提心的要义是什么?[栏目: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]
 掌中解脫 序及前言 (菩提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)[栏目:掌中解脱]
 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(第十四卷)[栏目:净空法师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