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略论一句弥陀,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
 
{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3151

略论一句弥陀,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

张秉全

为什么说,念一句六字洪名,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?虽说出于经文的金口诚言,很多人不能无疑。今试论之。

须知此一句阿弥陀佛,乃是法藏菩萨因地发四十八宏誓,经无量劫修行。而今因圆果满,既庄严成就了极乐国土依正二报,亦庄严成就了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。所谓成就如是功德庄严,全德立名是也。

我们正持名时,是从性起修,全修在性的。具体说,是从本觉理体上起念,念这句佛号的。此能念之心,实际上也是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的法界体。此法界圆融体,作我一念心,所以正念佛时,全体转成佛法界了。所谓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是也。印祖常说的“以果地觉,契因地心,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”就是这个意思。或许有人为产生这样疑问,这是我的自佛呢,还是阿弥陀的他佛呢?答案是,既是自佛,也是阿弥陀佛的他佛!这怎么说呢,从我们念佛众生边说,由于众生自心的离念灵知,本来是佛。但不念佛时,却不是佛。因为念心具十种法界,随缘哪一个法界不定故,今在念佛中,随缘佛法界,也可视为自佛,但只是目前状态下之素法身而已,不是究竟佛。何以故?因为尚有后念故,不念佛时,就变成是心不作佛,是心不是佛,仍是娑婆世界生死凡夫故。从弥陀边来观察,由于诸佛如来是法界身,入一切众生心想中,心作观时或持名时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,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根据这一原理,众生心水净,诸佛影现中。可以视为就是弥陀之法身佛。以弥陀本来是法界藏身故。因此,我们众生正念佛时,自己的尚无威德神通的素法身,与弥陀究竟成佛的法身,如水乳交融,合在一起,约我身一边而说,弥陀是我心中之佛。约弥陀一边而说,众生是佛心中之众生。由于自他不二,共禀真如故,我们正称名时,就有条件将阿弥陀佛之万德,召唤过来,转化成自己的万德,一点也没有遗漏。所谓以名召德,罄无不尽是也。因此,一句佛号,不涉异缘,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,念念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,顺理成章,成为可能的事了。


{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二谛圆融,说法正印
下一篇:一句弥陀,即凡夫心,成秘密藏。
 永嘉禅师“一宿觉”辩
 《四教仪集注》与蒙润大师
 彻悟禅师念佛伽陀教义百偈摸象记1
 厌离行与欣求行
 略述台宗《十乘观法》
 《妙法莲华经会义》摘要卷三
 依一实境界起修,速得疾入菩萨种性
 心要,境要,法门要。
 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
 尽信书,不如无书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(十三)八炎热地狱之寿量[栏目:圣者言教]
 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六 (3)[栏目:瑜伽师地论讲记·妙境长老]
 释迦牟尼佛传 第卅二章 最初的比丘尼[栏目:释迦牟尼佛传]
 化烦恼为菩提[栏目:一行禅师]
 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二上 十一 太子尊敬老师[栏目: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]
 佛教哲学的现实意义(讲于北京大学)[栏目:惟贤法师]
 相应5经 舍利弗经第二[栏目:相应部 55.入流相应]
 不可懈怠[栏目: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·金刚心语]
 黄淑芹往生纪实[栏目:不退念佛·往生纪事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