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随缘尽份 克己慈忍
 
{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3109

随缘尽份 克己慈忍
文/见雨法师

  曾经在纷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工作,体会到大众媒体的虚幻不实,于是下定决心,离开工作数年的传播环境,转换跑道出家修行。除了寻求人生的真谛外,也希望藉由佛法的智慧,引导众生由依赖日深的影像媒体,回到最简单清净的本心当中。

  未接触佛法之前,最大的嗜好就是聆听音乐、欣赏电影,所以耳根一听见悦耳的音乐,立即就起分别,眼根看见庄严的颜色,马上就会攀缘;心念总如电光火石般地反应,一刻也不得暂舍。接触佛法后,才知过去引以为乐的享受,正是生死流转之因,只是没想到,出家后所要面对的坡务,竟是自己最不愿意再接触的影片制作。

  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,最大的考验就是面对自己过往的习气。如何在声光的刺激中保持正念?该看则看,当止则止,需要极大的智慧与定力。在数万个拍摄的镜头当中,挑选所需要的剪辑,必须不停地判断、分别,往往回到寮房休息,脑海中仍有音声与画面,不时如跑马灯般地流动。每回走进影片制作的单位,就必须先做好心理建设,坚住正念、随顺觉性。否则一不小心,觉性就容易迷失在“工作需要、理所当然”的藉口下。

  《圆觉经》云:“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,居一切时不起妄念,于诸妄心亦不息灭;住妄想境不加了知,于无了知不辨真实,是则名为随顺觉性。”读到此段经文,才恍然明白对清净觉性的这份坚持,正是捆绑自己最大的妄想。觉性是随顺因缘,人在哪里、心在哪里,并非强求外境与自己的坚持配合。修行路要愈走愈狭隘,或是愈来愈宽阔,全在于自己能否清楚明白地提起与放下。

  曾经发愿:要将佛法的奥义,以最切合时节因缘的方便,启发众生本具的法身慧命,令一切有情究竟得成无上正等正觉。所以,当修福与磨炼的机会送上门来,却因烦恼而拒于门外,实是不解随顺觉性。如此欲求解脱,了知第一义谛也不可得。所以在这份长期的坡务当中,让自己真正体会到,唯有“随缘尽份,克己慈忍”,才是安住当下、随顺觉性的用功法门。


{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真佛住中台
下一篇:如实修行
 素食与慈悲
 生命真主人
 择友之道
 平常心
 修善不舍一法
 山居札记
 送别思想起——生门与死门
 一张写不完的考卷
 出坡的殊胜功德
 平常心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口念心念打成一片[栏目:宣化上人]
 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十九课 佛教与礼俗规范[栏目:佛光教科书 第八册]
 杂阿含经卷第一(二四)[栏目:杂阿含经]
 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五集[栏目:净土大经科注讲记·净空法师]
 怎样观察选择好的放生环境?[栏目:希阿荣博堪布问答]
 看破色,认识空[栏目:月悟法师]
 请问师父,大乘经典上不会的生字,记在纸上,如何处理?[栏目:妙祥法师·开示问答]
 佛医的特质(净耀居士)[栏目:佛教与医学]
 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(一○一二)[栏目:杂阿含经]
 放下与提起[栏目:生活的情趣·迷悟之间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