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 · 显密文库 · 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经摄七因果言教有二义,於此二义,应作如何理解?
{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3612
【第一○六则】
问:经摄七因果言教有二义,於此二义,应作如何理解?
答:总七因果言教有二义:一、修求利他之心,二、修求菩提之心。若缺其一,则不具量,无第一则无第二。故说:“菩提又从利他始。”又说:“仅修菩提无利他,有似独觉非究竟,专修利他无菩提,又於法身不圆满。现观庄严论中说:一者发心为利他,二者修正等菩提。此为菩提心之总相。”
{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上一篇:
修求菩提之心,从利他心为始。修求利他之心,又从何而起?
下一篇:
七重因果言教之“七重因果”应如何解释?
或说空性非心境,非所知境,是否应理?
于破除人法二我执之方便中,何故先破除人我...试说缘起三理之要义。..
何以宗喀巴大师论著,为诸大德赞为空前论著?
应如何释胜义与谛字义?
[无遮]、[非遮]之义
何故须入大乘?
当如何理解生起他爱执之理?
试略言自宗认识无明烦恼之情况?
知苦谛已,生起求解脱之心,何以不於苦谛后,即说灭谛?
应於何时放缓?将何放缓?
全文
标题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自杀的生命伤痕
[栏目:昭慧法师]
佛教各宗大意—唯识宗大意
[栏目:黄忏华居士]
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二节 丛林日常佛事 二、上供
[栏目:佛教丛林观]
「缘起无自性」与「找到自性」的「自性」相同吗?
[栏目:空海(惟传)法师]
印祖故事 77、修订山志满夙愿,力显大士慈悲力
[栏目: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]
直指法身 4
[栏目:创古仁波切]
弘一法师的南山律学(屈大成)
[栏目:弘一法师思想研究]
Chapter 25 - The Universal Door Of Guanshiyin Bodh..
[栏目: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]
试论慧能《坛经》的禅学特色
[栏目:伍先林博士]
三十五、橡皮树的义举
[栏目:现代因果实录]
{返回首页}
△TOP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