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苦集是所舍,灭这是所取,然集是因,苦是果,何故颠倒而说,先果(苦)后因(集)呢?
 
{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3310
  【第八○则】
  问:苦集是所舍,灭这是所取,然集是因,苦是果,何故颠倒而说,先果(苦)后因(集)呢?
  “此是苦圣谛……乃至此是道圣谛。”使知四圣谛之体性。此是苦谛之“此”字,谓情器世间;此是集谛之“此”,谓烦恼业力;此是灭谛之“此”,谓惑业及苦皆灭;此是道谛之“此”,谓趣此方便(为戒定慧三学)。四圣谛言苦圣谛者:谓凡俗有情见为安乐,然谛实、圣者所见苦之自性,真实是苦。凡俗为愚痴无明所覆,於苦自性颠倒境,反以为乐。故佛世尊先说苦谛,令生厌离,欲求解脱。若於世间未生厌离,则虽所学为出世法,或为闻思修,皆成集谛。集谛为流转轮迥之因,若如处牢狱,生起猛利求解脱之心,则任何所作,皆不为轮迥因所牵引。然若欲生厌离,则须思苦谛。

{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当如何明集谛?
下一篇:对於下士共道及中士共道之加行与正行,应如何理解?
 总摄生烦恼之相、业发之相、死及结生相绩之相等三科,应如何了解其重点?..
 应如何使此心对於戒学乐从,而非勉强?
 思苦有何要义?此间应如何思法?
 经中有残害佛法者,不可与慈之文,应如何理解?
 修中观见,应依了义教,然吾人智浅...究竟何所适从?
 菩萨万行,皆可以六度、四摄摄之...试略言由此而经道位概况。
 生起出离心之量?生起出离心之要点?
 关於等流心识,此一根本问题,外道有何与此相反之承许法?
 得相似中观时,当入何道位?
 修时摄加行、正行、完结行三段,在此三段中,有应注意之点(可例推其余法门..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(十五)依教奉行就是护持戒律[栏目:圣者言教]
 现在是佛法末期,所印刷的经典,可靠性能有大?[栏目:成刚法师·修学问答]
 杂阿含经卷第七(一七二)[栏目:杂阿含经]
 寺院一直建设,怎样把心从动中拉回来安于静中?[栏目:妙祥法师·开示问答]
 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[栏目:修法仪轨]
 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四一卷[栏目: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·第十五集]
 菩薩戒本宗要[栏目:梵网菩萨戒]
 修七堆曼茶的时候会发出很大的声音,影响周围的人,怎么办?[栏目:达真堪布·学修问答]
 92、是不是凡是咒语都属密法?[栏目:居士学佛100问]
 华雨集第一册 一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偈颂讲记[栏目:印顺法师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