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业不作不得,作已不失之理趣,应如何思修而生决定?
 
{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3883
  【第七○则】
  问:业不作不得,作已不失之理趣,应如何思修而生决定?
  答:亦当依教、依喻、依事而作谛思。业不作不得:喻如未种稻不生稻,未种麦不生麦。依事:如侠巴与婆罗门战,有飞行神通,而不免堕火坑中死,未作业之婢无神通而得免难。依教:多阅佛所说有关业果如贤愚因缘经等圣言量,於不作不得之理,生起决定,善恶二业皆然。
  业作已不失:喻如播种田中,未遇破缘(焦芽败种,腐坏虫食等缘),决定生长而获果,业亦复如是。自所作善恶二业,若未过破缘(於恶忏净,於善退悔),自当触其业所感之果;依事:如已证四果之谔军比丘,以昔禁母不得食业,感多生受饿死之报,直至证得阿罗汉将不受後有,仍须偿清旧债;依教:如戒经说:“假使时间经百劫,所作之业不亡失,若遇因缘聚会时,果报还当彼自受。”及贤愚因缘经等圣言量,於作已不失之理,生起决定。

{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有疑业若常住,则犯过,应如何决疑?
下一篇:业果法门:业决定、业增长、此二理趣,较空性尤难通达...当依何法而思修?
 何以入大乘之门,首应知发心功德?
 云何各派于应破之量,所许不同?不易合量(或太狭,或太过),试言其概。..
 如何分别二谛之数?
 施之差别?
 吾人具暇满人身,有何种意义?
 菩提道次第中,依止修观之法,其概要为何?
 於此对於达空重要性,吾等应如何思维?
 慈心修法,是否与修悲心次序、缘念相同?
 试举正修观法初、中、后纲要。
 七重因果言教之“七重因果”应如何解释?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