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怨恨的本质(水莲)
 
{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2269

怨恨的本质 

水莲 

  当一个人被侮辱毁谤,被侵夺陷害,或被戕害杀戮时,他的“怨”、他的“恨”,或他的“仇”在哪里呢?

  怨恨,必须依附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时。才能显示出怨恨的意义,我们之所以感觉到有“怨恨”,那是因为我们强烈的执着有一个“我”,在受侮辱、伤害、杀害,但“我”是什么呢?

  如果“我”是身体的话,那么身体会腐化,也终将腐朽,那么,当其时,我们的“怨恨”要依附在哪呢?要依附在终将腐朽,不存在的身体里吗?故知,执着有一个身体,可以受侮辱、伤害、杀害而生的“怨恨”,其实,就像执着确实有空中花、水中月一样的虚幻,因为当我们的身体消失了,那时,我们的怨在哪里?恨在哪里呢?

  如果说身体不是“我”,而是感觉身体存在的那个“心”才是“我”,是我们的“心”,在感觉受侮辱、伤害、杀害,是我们的“心”在怨在恨。

  但什么是“心”呢?”“心”有固定不变的实体,“心”是永恒的吗?

  当我们说是“心”时,其时并没有一个实质不变且永恒的主体叫“心”,因为“心”是刹那变迁不住的,当我们说“过去”时,“过去”心已过去,已过去的心念是不存在的,当我们说“未来”时,“未来”心还没有到,还没到的心念是不存在的,当我们说“现在”时,“现在”心刹那不住,刹那不住的心念也是不存在的!

  故知我们所认为存在的“心”,也并没有一个实质不变的主体,它生了又灭,灭了又生,生生灭灭,如“梦”如“幻”,如“泡影”,如“露”也如电”!

  当我们连一个实质的“心”,都尚且还找不到时,那么,我们感觉被侮辱、被伤害、被杀害所产生的怨和恨,要依附在哪里呢?如果连“心”都找不到,那么所谓依附在“心”上的“怨恨”,不也是如空中花、水中月般的虚幻吗?

  所以,我们之所以有怨,之所以有恨,全部是由于虚幻的“心”,和虚幻的坚固“执着”所产生,由于这样虚幻的执着心,让我们永生都沉溺于爱欲生死的轮回苦海中!   

  当看透了“怨恨”的本质后,我们“宽容”的本质也于是浮现。

 摘自《现代因果录》


{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以因缘因果为依据的佛教道德观(马明博)
下一篇:观想念佛(圣一)
 不同桃李混芳尘——浅谈守培法师的人品与德操(骆海飞)
 禅修三步曲(平象)
 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体现的人生境界论(袁方明)
 何谓无诤三昧
 发菩提心之义利(张化蒙)
 “五果”简介(路新)
 佛学的物质观(刘先和)
 陆游与别峰禅师(魏奕雄)
 朝灵岩 思法语 沐祖恩(慧研)
 月到中秋(净慧)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莲花不染污泥喻:我们所念的名号是清净的,使我们解脱[栏目:净宗譬喻·净宗法师开示集]
 印光大师说故事 49、参禅如此 尚未了脱[栏目:灵岩故事]
 阿毗达摩 第四十八讲 缘起(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等)[栏目:阿毗达摩讲记]
 如何忠于自己的理想[栏目:万行法师]
 《大手印了义炬》第四堂课[栏目:狮吼音·开示集]
 石径山[栏目:佛教期刊文章选摘]
 让苍蝇吸血的狐狸[栏目:智空和尚讲禅]
 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六章 如何在无常中从容成长?[栏目:黄威南居士]
 心甘情愿 面临死亡,不要惊慌[栏目:往事百语]
 新裙子[栏目:智空和尚讲禅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