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feeling之2:依feeling守菩提心戒
 
{返回 探究真心·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2349

feeling2 

feeling守菩提心戒

梁乃崇教授

修行重点不在守形式上的戒律,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好样子;而是在守菩提心戒──即恢复佛性。佛性就是自己的真心,能恢复自己的真心,就是守菩提心戒。这时已超越了形式上的戒律,没有所谓的合不合戒律的问题,修圆觉宗要掌握这个重点。圆觉宗一开始就告诉大家「皈依」的真义:「皈依」就是恢复本来面目、恢复你真正的本性。恢复本性之后,贪、瞋、痴和四相都没有了,就让菩提本性顺其自然地表现出来,这就是「现性」,就是「率萨埵性而行」,就是顺着本性做事,而不是顺着贪、瞋、痴做事。

修行如果只做到从外面套一个模子,譬如佛走路要怎么走、坐要怎么坐,那是一个框框、一个模子、一个面具。这样的修行只是守形式上的戒,还在很浅的层次。《楞严经》提到有个持戒第一的优波离,持戒到后来就修成了。他这个持戒第一是怎么修成的?就是守到没有戒,意即「守菩提心戒」了;还有修沐浴而成道的跋陀婆罗,是洗澡洗到后来等于没有洗,就成了。这些修法,都是把外加的戒条、限制化掉,化掉以后,守菩提心戒就成了,并不是给自己套上戒条。

这个社会不好的原因,是因为有许多不公不义的事情一再发生,因此心生不平,使得这个社会愈来愈不好。但就佛法而言,只说到这里是不够的,再深入追根究柢之后,将发现是feeling这个地方出了问题。因为我们这个社会,大部份的人没有feeling,对自己的亲人没有feeling,对陌生人更没有feeling,甚至连对自己都没有feeling。所有的问题都因此而生,为什么?因为没有feeling就是麻木不仁,「不仁」之后,瞋恨心就当道,大家都在比瞋恨心,谁的瞋恨心大,谁就吃得开──这种情形一旦形成,这个社会就要堕入地狱。

那佛怕不怕瞋恨心呢?佛不怕的。修行者根本就不怕瞋恨心,修到后来是大无畏,没什么畏惧。若要比无畏,比不过修行者的,修行人的无畏是至高无上的!释迦牟尼佛在歌利王的时代,被凌迟处死,仍然面不改色!依feeling行事,没有瞋恨心,那是至高无上的无畏。

(摘录整理自1997年5月24日共修)(忆玫、满妹整理)

关键字:戒律 菩提心戒 佛性 feeling 释迦牟尼佛 歌利王 《楞严经》 优波离 跋陀婆罗


{返回 探究真心·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feeling之1:feeling与修行
下一篇:feeling之3:推广feeling,让社会更美好
 看清被爱包装的权力
 「连结」之护?攸关组织生死
 验心
 愿力
 运用「自性」的力量于团体运作中
 用观想做到「是名舍」
 活出生命的光彩与价值
 feeling之1:feeling与修行
 抚慰南亚特辑之3:灾祸来临就是共业吗?
 四相之5:成熟我相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99 菩提本无树[栏目:大机大用]
 CHAPTER 3 The Central Conception of Buddhism (The ..[栏目:The Buddha's Ancient Path]
 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五 (5)[栏目:瑜伽师地论讲记·妙境长老]
 请“主动”[栏目:邹相美文]
 禅七的规矩 The Rules of the Chan Session[栏目: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's Talks]
 莲花心之庄严 金刚祈请文之释意[栏目:敦珠法王]
 往生破瓦法的观修要点和传承[栏目:达真堪布]
 69.问曰:诸佛贤圣是离欲人,则不须音乐歌舞,何以伎乐供养?[栏目:大智度论·四百问答]
 That Grudge You’re Holding? It’s Really Holding Yo..[栏目:Dzigar Kongtrul Rinpoche]
 带业往生[栏目:普陀遗珍·印光大师开示精编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