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登上智慧山顶
 
{返回 雪漠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2964

登上智慧山顶

暖根增满时,顶法为其名。

初安四念住,三摩地明增。

什么是顶法?

《三藏法数》中说:“顶者谓观行转明,在暖之上。如登山顶,观瞩四方,悉皆明了,故名顶加行。”观瞩四方者,谓观四谛也。

《俱舍论》中说:“此暖善根,下中上品,渐次增长,至成满时,有善根生,名为顶法。此转胜故,更立异名。动善根中,此法最胜,如人顶故,名为顶法。或由此是进退两际,如山顶故,说名为顶。此亦如暖,俱观四谛,及能俱修十六行相。如是暖顶二种善根,初安足时,唯法念住。以何义故,名初安足?谓随何善根,以十六行相,最初游践四圣谛迹,后增进时,俱四念住。诸先所得,后不现前。于彼不生钦重心故。”

俗话说:“站得越高,望得越远。”所谓的顶法,就像你此刻站到了山顶上一样,俯瞰四周,许多东西尽收眼底。这时候,你突破了以前的一些角色的限制,才能慢慢品尝到超脱红尘负累的喜悦。

顶法包括了四念住的正见,即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。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假象,一切都是梦境,你就不会再被身边的一切所牵制。这时候,在你的修行中开始品尝到一种三摩地的法味。若是修本尊法,你的持咒也不散乱,观本尊也非常清晰,你的所缘境会相对坚固了。

下面,进入忍法:

顺谛忍法者,随顺三摩地。

于无能所取,随顺忍解故。

《杂集论》中说:“顺谛忍法者:谓各别内证于诸谛中一分已入随顺三摩地钵罗若,及彼相应等法。一分已入者:于无所取,一向忍解故。一分随顺者:于无能取,随顺通达所依处故。”

忍法亦称“忍加行”,忍有两种含义:一是“印可”的意思,在进入此位之后,即能印可四谛之理,真正发现苦谛至道谛的真正含义,谓此善根,决定无退,故名忍加行。

忍加行修炼的本质当然以忍为主,出现的一切你都不要执著,不要让心跟着外界的事物走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念去无随”。你会学会随顺因缘,于是就会出现“随顺三摩地”,别人想骂你就让他骂,想打你就让他打。来者也好,去者也好,一切随缘。

也许,有的人会觉得这很傻,是一种很吃亏的举动。但就好像吃榴莲一样,有的人觉得吃榴莲是一种享受,有的人却觉得闻到榴莲的味道都是一种折磨。实际上,所谓侮辱跟榴莲没什么区别,只要你不用自己的常识来判断它,它就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影响,更不能让你心里产生愤怒或者痛苦等感觉,你的心就能够始终安住于专注安详的宁静之地。

这就是“随顺三摩地”。当你连在受到侮辱的时候,都不执著于外相、能取、所取,你就安忍了,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。因为生起喜乐,就不执著红尘;因为发现红尘很苦,就不会再去执著那些无用的东西,遂有了安乐之心和安乐之相,继续往下修,就进入世第一法。


{返回 雪漠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了解佛教的四个真理
下一篇:世间法的最高境界
 一切都是心的游戏
 藏传佛教要做到“九个面对”
 真上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心
 利众就是最大的利己
 真心帮助你更好地面对世界?
 走出迷雾,活出人的价值
 让生命创造真正的价值
 人类的堕落
 顺其自然,等待觉悟
 成就者的快乐与凡夫的快乐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一一卷[栏目: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·第九集]
 佛教不是迷信[栏目:仁焕法师]
 增加任何东西都是不圆满[栏目:慈成加参仁波切]
 漫说《杂阿含》(卷四)~C 第90经(优婆迦经)[栏目:界定法师]
 90.四十六的下场 46s END[栏目: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]
 历代三宝纪卷第五(译经魏吴)(费长房)[栏目:隋唐居士名家文集]
 为不务正业者祈愿文[栏目:勉励·期许篇]
 论宋明儒学[栏目:太虚法师]
 道的影子[栏目:万行法语]
 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六四卷[栏目: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·第十八集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