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如果是无念的话,那么得道成佛之人岂不是没有善心和爱心了吗?
 
{返回 索达吉堪布·问答释疑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2553
  问:我是华师哲学系的研究生。我们常说修心时要把心空掉,从多念到少念、到一念、到无念。但我们有爱心、有善心,这也是一种念头。如果是无念的话,那么得道成佛之人岂不是没有善心和爱心了吗?
  索达吉堪布答:成佛的时候,虽然没有分别念的爱心,但无分别的大爱是有的,无分别中流露出来的悲心,也是有的。
  修心从多念到少念、到一念、到无念,这是禅宗的一种次第修法。心慢慢这样静下来,是有必要的,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爱心、有慈心、有悲心,这二者并不相违。比如说,我坐禅的时候,住于无念的状态中,但在出定之后,可以多做一些善事。此时,有了入定境界的帮助,做善事的力量会更加增上。
  爱心、善心尽管是分别念,但我刚才也讲了,它就像是过河的船只,在修道过程中不能放弃。禅宗虽然说所有的念头都一样,恶念、善念都要舍弃,但这是最高的境界。我们还没有达到之前,一定要断除恶念、增长善念。在此过程中,就要分出定和入定,出定时多做善事,入定时什么都不执著,这两个是不矛盾的。
  关于佛陀无分别的大爱,《入中论》专门有一个比喻,说陶师在做陶器时,刚开始要费很大力气摇转机轮,到了最后,力足之时,不需摇动,机轮也会自然旋转。同样,佛陀在因地时,一直串习、稳固自己的慈悲心,成佛之后,虽安住于无念的境界中,但利乐有情的大悲仍会自然而然无勤产生,佛陀虽然没有念头,但利益众生的事业仍不断地任运出现。

{返回 索达吉堪布·问答释疑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地藏王菩萨发了大愿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”,好像永远也实现不了。这个问题,您怎么看待呢?
下一篇:对佛教来说,更强调的是让大家自然皈依,还是需要一种引导式的皈依?
 我想问您:超越性的事物,占佛教思想的多大部分?...理解能力范围内,是..
 佛教徒究竟是应该和社会接触,还是不接触?
 前我跟有些老师学过佛法,也看过他的书,但这些老师后来诽谤密法,那对这些..
 如果轮回学说真的成立,为什么人会越来越多?多出来的灵魂是从哪儿来的?..
 如今,佛法教义与信教群体之间有很大的距离,请问您有什么想法?
 为什么有的经论中说,有些人法尔是大乘种性,有些人法尔就是小乘种性或不定..
 您会读仓央嘉措的诗吗?您对他的诗怎么看待?
 佛教徒要如何才能不迷失于纷繁复杂的世事,不虚度此生?
 我们生生世世不断轮回,到底有没有最早的第一世呢?
 您是把藏汉以及显密佛教结合起来,进行传播和交流的。请问,您是出于什么因..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身体的障碍和生命的障碍[栏目:仁焕法师]
 为什么吃饱饭,不可以马上打坐?若胃不舒服可以禅坐吗?[栏目:海云继梦·禅修释疑]
 游戏内容许多都是杀盗淫妄该怎么办?[栏目:净土念佛·净空法师问答]
 目犍连(神通第一) 殉教第一人[栏目:佛陀十大弟子传·星云大师著]
 快天鹅[栏目:佛教故事选萃]
 成就[栏目:管理三部曲·迷悟之间 ]
 战胜自我[栏目:达真堪布·微教言·2015年]
 一九 拉库马女天宫[栏目:天宫事经 二 兹他拉他园品]
 胜鬘经 7 如来藏章[栏目:胜鬘经·白话文]
 试论慧能《坛经》的禅学特色(伍先林)[栏目:六祖坛经思想研究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