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正分11 上士道 入大乘门——发愿菩提心(2)
 
{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·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2113

正分11 上士道 入大乘门——发愿菩提心(2)

  ※【导读】

  前一种发心方法是借助于佛法中有关无限生死循环过程中,必然有过无量父母的原理,而推出所有众生必然都曾无数次地做过我们的大恩老母,而进一步地将所有的众生,都认知为前生今世的大恩老母,进而再从孝道的念恩、报恩思想出发,而立誓“为度一切如母有情愿成佛”,这是比较一般性的愿菩提心发心方法;另外一种更加利智的发心方法,便是由自己与其他众生“厌苦”即同,“求乐”亦同的可比性出发,而联想到“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”,并推己及人,再扩充到整个六道众生,而修“自他相换”,从而发起“为度一切如‘自’有情愿成佛”的愿菩提心。这便是藏传佛教的第二种经常运用的愿菩提心发心方法,传自寂天菩萨,称为“自他相换”。这也就是噶当教法中声名卓著的“与乐代苦”法门,音译称为“冬林”。欲知其详,可参见《入菩萨行·第八静虑品》。

  我们甚或可以进一步地联想到:由于“爱我执”的驱使,而使自己唯贪自乐的狭隘观念,乃是造成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唯一苦因;而安乐无忧的佛陀,却借助于拋弃我执广泛利他而早就证得了圆满的大觉。由明辨二者的天壤之别出发,而发愿将自己的安乐与其他六道众生的痛苦真心相换,修习“爱人胜己”。

  无始时来,由于“爱我”习气的长期污染,我们似乎真的有必要通过这种看似“矫枉过正”的极端修法,来严厉惩处根深蒂固的“爱我”习气;但是,我即无我,何来实他?所以,从究竟层面来看,自他毕竟平等不二,皆同空花水月,故不可拋弃了“爱我执”的宿疾,而再患上“爱他执”的新病,须知执者即失也。

  正分11—12可与《修心八颂》第一偈“我于一切有情众,视之犹胜如意宝,愿成就彼究竟利,恒常心怀珍爱情”对读。

  ※【释异】

  此偈最后一句,藏文中用了“杨达吉瓦”[■]一词。其中的“杨达”,有“真正地”、“真实地”之义,“吉瓦”,有“相换”、“交换”的意思,所以,这句汉译旧译译为“修正换是佛子行”,应算无误;但由于汉文的这个“正”单独使用,本义却并不是“真正地”意思,并有太多不同的解释。因而,旧译中的“修正换”,也就有点儿不知所指了。

  “正换”,就是指真正地相换;这个“真正地”,是与“虚假地”相对的,因此,说得通俗一点而,其实就是“真心实意”的意思。基于上述缘故,所以,本颂的后两句,新译重译为“故将自乐与他苦,真心相换佛子行”,这样就避免了节外生枝、避免了许多歧义和误解。


{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·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正分12-17 总论
下一篇:正分10 上士道 入大乘门——发愿菩提心(1)
 正分14 不舍愿菩提心(3)
 正分37 结行 回向所作善根
 正分8 共下士道 弃恶向善
 正分2 道前基础(2)
 正分26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(2)
 正分34 佛子当力戒者(4)
 正分22 远五毒(5)
 结分A-D 总论
 正分33 佛子当力戒者(3)
 正分28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(4)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选贤与能做住持[栏目:宣化上人]
 《坛经》的现代意义(黄夏年)[栏目:六祖坛经思想研究]
 No Ajahn Chah《022》[栏目: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]
 开幕演说[栏目:葛印卡老师文集]
 维摩诘经佛国品滴漏言[栏目:药师山·紫雲居士]
 Perseverance[栏目:Buddhism for Children]
 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二课 佛光大藏经编修缘起(星云)[栏目:佛光教科书 第十二册]
 佛说梵网经 卷下 菩萨心地品下[栏目:佛说梵网经·白话文]
 大毘婆沙论 解题[栏目:佛书解题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