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《入中论》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:反对净土生净土,四谛非圆舍不得
 
{返回 入中论讲记·110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3172

《入中论》第六次课程总第十二讲之:反对净土生净土,四谛非圆舍不得

主讲人: 上明下贤法师

主办:北大禅学社

时间:2009年4月25日晚

地点:北京大学二教407室

反对净土生净土,四谛非圆舍不得

四谛法不是可以舍的道,虽然万法不能尽摄其中,但是小乘根基(的人)依着四谛法的道可以获得暂时的化城安乐。

《入中论》的最后月称论师这么说,圆满的道是释迦牟尼佛在二转*轮的时候说的,说完了以后还有一部份人不能直接获证解脱,怎么办呢?为他们打造一个“化城”,在中间路途上给他们设一个驿站。佛教必须要人性化,释迦牟尼佛早年就设立了驿站,让具备小乘根基或者是与这些法要能够相应的人首先获得一些休息,获得一些果证,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才能够有精力、有能力继续赶路,但实际上这个化城既然是释迦牟尼佛给他们设的,机关也埋藏在其中了。化城终不是宝所,切不可将人性化施设就当了全盘的佛性,否则以因为果,舍了大乘佛法,定绍落空佛果之虞!

进了这个化城的人毕竟还是要趣入佛果,没有说进入化城的人最终永远如是,没有这个情况。

后来趣入佛果的过程非常微妙,释迦牟尼佛是在金刚定中直接深入到这种小乘人的涅槃境界当中,使涅槃境界中的小乘人,从灭定中直接感受到了佛对他的叮嘱,直接往生到净土当中。

这个结果是非常出人意料的,阿罗汉在这里唯一反对的就是净土,这就是他不能认可的一件事,但是最后他还就是直接地生到净土当中去了。为什么呢?因为释迦牟尼佛的愿望是深入众生的心地当中。就像电脑软件里,要下载这样一个软件,另外一个也夹杂着给带来了,愿意证悟人无我空性智慧的人,在证悟人无我空性的同时,就已经种下了必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往生他方净土的因缘,所以千篇一律地都是这样一个结果。虽然在灭定或者涅槃当中,有经历三大阿僧祗劫的情况,最终他们出定的第一念就是直接要往净土去,而且就是直接往生净土了,在净土当中成就菩提果位。所以二乘人的四谛道也不可以废除,也不能小视。

更实在的说,我们人人都有一份小乘根基。别以为我们说自己是大乘根基的人,就能完全肯定地说没有一丝一毫的小乘根基。真的没有吗?其实人人都有小乘的根,所谓出离的部分就是小乘的根,而这一部分的根一定是人人都有的,与这一个根有关的修行我们也要保护,保护这一路的修行法门。这是关于四谛道和二谛之间的差别。

月称论师把四谛和二谛说完了以后,举了好多例子。五地菩萨不仅只是了解到四谛和二谛的微妙性质,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、有什么差异,彼此都摸索的很清楚,而且还有其他的佛所说的法要,很多胜义谛和世俗谛的道理,他们都弄清楚了。

打开《自释》,即《入中论导读》这本书的133页,我们把二谛四谛的智慧已经学全了,月称论师的原话我们一起念诵一遍:

“问:离四谛外更说有余谛不?

曰:有。

如《菩萨第五地经》云:

如实知此是苦圣谛,此是苦集圣谛,此是苦灭圣谛,此是苦灭道圣谛。善知世俗谛,善知胜义谛,善知相谛,善知差别谛,善知成立谛,善知事谛,善知生谛,善知尽无生智谛,善知入道智谛,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成就谛,乃至善知如来智成就谛!

此菩萨,随众生心乐令欢喜故知世俗谛,通达一实相故知胜义谛,觉法自相共相故知相谛,了诸法分位差别故知差别谛。善分别蕴界处故知成立谛,觉身心苦恼故知事谛,觉诸趣生相续故知生谛,一切热恼毕竟灭故知尽无生智谛,出生无二故知入道智谛,正觉一切行相故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成就乃至如来智成就谛”!

 


{返回 入中论讲记·110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《入中论》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:密护岂是诛杀?
下一篇:《入中论》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:穷其一生难明白,三言两语需道尽
 《入中论》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:数论派神我与自性的关系
 《入中论》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:精进将福转成慧
 《入中论》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:作者介绍
 《入中论》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:尘刹构成的世界
 《入中论》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:修“止、观”的利益
 《入中论》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:“止、观”正行列表
 《入中论》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:余论无此法
 《入中论》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:如幻的因果联络
 《入中论》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:教习顺世论,为犯突吉罗
 《入中论》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:后来的经典结集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《人菩萨行的历史足履》自序[栏目:昭慧法师]
 一个禅修者生起很强的不善念,这也会造成很强的不善果报吗?[栏目:玛欣德尊者答疑]
 实修问答集 1~100例 (惟贤法师)[栏目:疑问解答]
 法界银行的支票[栏目:瓜熟蒂落·达真堪布]
 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五四卷[栏目: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·第十九集]
 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[栏目:梦参法师]
 体悟《心经》的深义(一)[栏目:空海(惟传)法师]
 浅谈魏晋时期玄学对佛学的影响(何婷立)[栏目:佛教与文化]
 人间佛教的经言祖语(二)人间缺陷与社会弊病[栏目:人间佛教的经言祖语]
 五百罗汉 023、教说常住尊者[栏目:五百罗汉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