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学习接纳与诚恳 - 先接纳别人才能沟通
 
{返回 从心沟通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4135
从心沟通 
圣严法师
学习接纳与诚恳 - 先接纳别人才能沟通
 
    先接纳别人才能沟通
  
  一般人所认为的沟通协调,就是让别人接受自己,往往忘了体察别人真正的需求。例如,我有一个弟子,他在与人沟通协调时,常常会说:「我是为你设想,所以你一定要接受我的建议,你非这么做不可。」然后才问对方:「你会不会觉得很难接受?」如果对方表示很困难,他便回答:「这不困难,只要你接受我的想法,困难自然就会解决。」
  
  像这样的沟通,是单向、填鸭式的,并不是真正的沟通。真正的沟通一定要先问对方有什么困难?有什么需求?然后再看自己能帮上什么忙,不要一厢情愿的要对方接受自己的做法。
  
  我在日本留学期间,不论到任何商店,店员一定会先问一句话:「请问我能帮你什么忙?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应该如此。帮助别人时,不要预先设想好自己的计画,然后不管别人是否需要,硬是把自己的方法套在对方身上。例如,中国人宴客时,都不会先问客人的口味如何,菜一上桌就不停地把菜挟给客人,使得客人吃也不行,不吃也不行,非常尴尬。但是在西方则不然,例如有一次我热心地挟菜给一位西方客人,他不甚愉悦地直接对我说:「你知道我喜欢吃这个吗?」从此以后,帮别人挟菜前,我都会先问对方:「菜合不合口味?」、「还想吃些什么吗?」
  
  因此,沟通协调的原则应该是:先让对方提出他真正的想法与需要,然后再让他了解我们所能提供的帮助,这样的沟通协调才算成功。沟通是一种双向的交流,如果只是单向的沟通,那其实不是真正的沟通。
  
  佛法中也有所谓的「四摄法」,指的是用四种方法来引导众生接受佛法,分别为:「同事」、「布施」、「利行」与「爱语」,这四种方法都非常重要,因为我们想要度化众生,就不能强制众生接受佛法,要让他们能够真心的接受。所以,想要度化众生,首先就要接纳众生。
  
  佛教认为一个佛教徒,或是正在学习菩萨道的人,是不能离开群众的,因为行菩萨道要能做到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既然要度化众生,就不能够离开人群而自求安乐、独善其身,必须把自己奉献给众生,并且先放宽胸襟接纳众生的种种问题,帮助他们解决问题,然后才能让他们放宽胸襟,接受佛法。
  
  有些人在度化别人时,往往会高姿态地说:「佛法太好了,你必须相信、必须接受。」这种说法是在展现权威,而不是感化别人。最好是用佛法来感化人、感动人,而不是教训人。菩萨都是以低身段、低姿态融入众生之中,不仅和每一位众生地位平等,甚至还要让众生觉得自己的地位比较高,有种被尊重的感觉,才能让众生对佛法产生好感。同样地,当你要和别人沟通时,也是要先放低身段,先接纳对方,对方才有可能真正和你沟通。

{返回 从心沟通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学习接纳与诚恳 - 存好心,说好话
下一篇:学习接纳与诚恳 - 沟通的方法
 学习关怀与付出 - 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
 学习接纳与诚恳 - 讨好的话不一定是好话
 学习慈悲与包容 - 如何帮助自卑的人
 学习关怀与付出 - 化敌为友最好的方法
 学习接纳与诚恳 - 白色谎言该不该说?
 学习欣赏与赞美 - 走自己的路,不必比较
 学习欣赏与赞美 - 结恩不结怨
 学习关怀与付出 - 同事──有愿者同行
 学习欣赏与赞美 - 你可以微笑
 学习欣赏与赞美 - 嫉妒有害而无益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十一、益世联语[栏目:诗偈法语]
 生活中的佛教 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佛教教育[栏目:林克智居士]
 证悟初果的方法 以三法印观照[栏目:法增法师]
 禅林风雨 27.禅修者的心路历程[栏目:果煜法师]
 禅坐久了会不会失去创作力及想象力?[栏目:禅修·初学者问答]
 《十牛图》与《牧牛图颂》中的“修心”比较[栏目:佛教心理学]
 积学无限,悲智深广[栏目:超定法师]
 巨赞法师书信摘录[栏目:巨赞法师]
 印祖故事 76、逗机最妙数十要,重刻原本广流通[栏目: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]
 修行心得(佛禅)[栏目:佛教期刊文章选摘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