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缘起
 
{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3439
    缘起
    【经文】
    时,大师至宝林,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,于城中大梵寺讲堂,为众开缘说法。师升座次,刺史官僚三十余人、儒宗学士三十余人、僧尼道俗一千余人,同时作礼,愿闻法要。
    佛经有一个很圆满、很奥妙的地方,它能够证明这件事情是真实不虚的。
    一般的佛经,都要经过“六处征信”。我们看《金刚经》的开头:“如是我闻,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”这里体现了佛经所需的信成就(如是)、闻成就(我闻)、时成就(一时)、主成就(佛)、处成就(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)、众成就(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)这六种成就,叫做“六处征信”。
    “时”,并没有说六祖大师39岁,某月某日之类,那样说就是死的、静态的。我们也可由此而知,佛经所说的“一时”是个幻化之处。如果我们当下的心跟六祖、跟五祖达到契合的状态,黄梅一会,犹然在目,没有散呢,大家可以体会这个字的奥妙之处。
    “大师至宝林”,“大师”,指六祖;“宝林”,就是现在的南华寺。
    “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”,“韶州”,现在的韶关;“韦刺史”,刺史是一个政府官名。可见一个德行高尚、智慧超凡的人,能够感化各个阶层,包括政府官员。“入山请师出”,请六祖出山。
    “于城中大梵寺讲堂,为众开缘说法”,找到这么一个机缘为大家说法。这里是说韦刺史与官僚是请法众,讲堂的地点在韶关大梵寺讲堂。
    “师升座次”,这是讲经的仪轨,这在一些戒经里面都有介绍。
    “刺史官僚三十余人、儒宗学士三十余人”,在那个时候,没有正式出任官职,但是已经考取举人的人叫“儒宗学士”,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,在编候补之列。哪里有官职空缺,他们就可以补上。在没有任职之前他们领不多的一点工资。
    “僧尼道俗一千余人”,出家的男女二众——“僧尼”;“道俗”,包括信众和非信众,一千余人,“同时作礼”。
    想想这个场面,当年没有麦克风这些设备,但是六祖坐在大讲堂给一千余人讲法。可想而知,六祖讲法真正有声震屋瓦的效果,极具穿透力,这些都是由修行而来的。
    “愿闻法要”,“法要”指佛法的最精要之处。
    由《坛经》文字之简练精当,可以看出它一定是经过了后人的润色和加工的。

{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行由品第一
下一篇:开篇直指法要
 般若
 顶天立地 唯求做佛
 心性本空 生含万法
 心在法上 境随心转
 功德法身 自性内见
 当下般若行
 六祖坛经说什么 目录
 变易生死
 船子德诚度夹山
 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南传法句经 第十四:佛陀品[栏目:南传法句经[文言版]]
 大悲咒句偈 55.摩诃悉陀夜 MWO HE SYI TWO YE[栏目:大悲咒句偈·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]
 离贪即为修行足[栏目:传灯法语·乘宗法师]
 不要被名闻利养害了[栏目:净空法师·微教言]
 可以在家供奉八十八佛的画像吗?[栏目:体恒法师·问答集锦]
 自我成长 - 稳重不是无能[栏目:方外看红尘]
 看破如幻的境界[栏目:达真堪布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