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“若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”是什么意思?
 
{返回 法清法师·问答集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4608
  请问:“若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”是什么意思?
  法清法师:这句话跟前面讲的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”是一样的。如果以形、以相去见佛,还说自己见到佛了,那见的都是魔,因为佛是无形无相的。当有形有相了,还去见这个相了,那你见到的,都不是真正的佛。所以,不能以形相来认识佛,也不能用音声来认识佛。如果通过形相和音声来认为说,它是佛,简单来说,这是以凡夫知见去认识佛,是不正确的。因为佛不是以我们的思维所能想象的,它是超离我们的思维存在的。我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看待、去想象佛,都是不对的。
  但作为凡夫众生,我们天天还是要很执着地去礼佛。《金刚经》所要破的执着,我们还没有达到。《金刚经》是对阿罗汉级别的人说的,是为了让他们提高。为了要拔高他们,就必须去除他们对法的执着,所以,才出现了破执着。像须菩提,那是阿罗汉的代表,他有很多问题,被佛一一给破掉。那我们读《金刚经》,只能是以凡夫的心,从里面吸收一些营养,用来指导我们生活。至于它所破的那些执着,我们还达不到。
  我们凡夫众生,连阿罗汉的级别都没有达到,更何况是《金刚经》里所讲的破执着。所以,我们该拜佛,还必须去拜。这是因为我们经常会忘了自己的自性是佛,不通过拜外在的佛,就不知道自己也是佛。当我们还有“我”的时候,就需要通过礼拜外在的这些佛,来回光返照,激发我们内在的佛,让我们内在的自性佛显现出来。当我们内在的佛显现了,到那个时候,才可以说,哦,外面的佛就不用拜了,就不需要拜了。但当我们还没有开悟,就要塑造外在的佛,然后每天诵经、每天拜佛,还达不到说,不需要外在的佛。
  但许多人学了大乘经典以后就说,哎,这个佛也不用拜了,这一天到晚拜佛拜什么呢?不用了。因此,我经常会重复一个问题:当我们每天肚子还会饿,还需要吃东西、还要拉大便的时候,就说明,我们还是凡夫,还是有形的色身。当我们还是有形色身的时候,那很多问题,我们根本连边都沾不到。大乘经典里讲的很多问题,是对那些不用吃、不用拉大便的人讲的,是解决他们的问题的。当我们每天还存在着色身,还需要吃需要拉的时候,那对《金刚经》里面那些很高深的问题,我们根本是够都够不着的,因为我们还很小很小。
  当然,虽然我们还很小,但也是可以读像《金刚经》这样的大乘经典的,而且,也可以用我们的思维从中吸收一些营养。我们读大乘经典,是用我们的凡夫心去解读的,是以我们凡夫的意识,去吸收我们认为的精华,然后,来指导我们更好地前进,我们只能是这样。明白不?完全不能说,那是佛的意思!那不是佛的意思,那是我们自己悟出来的、明白出来的意思。至于佛的意思,它不会是这样的。但只要是对我们有用,那我们去吸收就可以了。
  《金刚经》是大乘经典,一般人读,经常会误入歧途,没有明白它真正的意思。所以,我们读它时,一定要从生活的角度去解读,一定不能离开生活;如果离开了生活去解读它,就是错误的。当然,这种错误,是说我们解读有错误,不是说经本身有错,经没有错。所以,对于《金刚经》,我们还是要继续念,而且还要很认真地念。不能说,一看完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;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”,就直接把经给扔了,说,你看看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吗!不用念了!我们还达不到那儿,我们还很低、很小,所以,需要有部经,还要很爱惜它,不能随便糟蹋它。
  (问:读别的经呢?)
  读哪一部经都是一样的。以读《金刚经》为例,我们是以凡夫心来读,以我们的虔诚心来读,读我们的那个程度。换句话说,是以我们的功力来解读它,所以,什么人都能读。经它本来没有分深浅,但人的层次有高低,我们通过读经所明白的道理,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层次去明白的,只要明白这个,那就对了。

{返回 法清法师·问答集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“过去心不可的、现在心不可得、未来心不可得”是什么意思?
下一篇:念佛是在心里默念好呢,还是出声念好?
 俗话说,士可杀不可辱!可佛家却叫人修“忍辱”,为什么要这样?
 《金刚经》第15品中提到的初日分、中日分、后日分是什么意思?
 预感是什么?它一定是对的吗?
 我有亲人刚过世,请问如何才能帮助他?
 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”是什么意思?
 “禅”字如何解释?
 佛法到底是心法呢?还是以拜佛这些形式化的东西为前提?
 我刚开始打坐时,总觉得气往头顶上冲...怎么办?
 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受戒?开戒和破戒有什么区别?
 念佛是在心里默念好呢,还是出声念好?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五篇 念佛法门 8 终极四关三疑[栏目:人生之路·宽运法师]
 学习唱诵 Learning to Chant[栏目:宁静的森林水池 A Still Forest Pool]
 福德日记12月12日─读诵《出生菩提心经》[栏目:福德日记]
 《入行论讲记》第六册 思考题 第七品 第八品[栏目:入行论学习]
 印度之佛教 第三章 佛理要略[栏目:印顺法师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