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无量香光 · 显密文库 · 手机站]
fowap.goodweb.top
{返回首页}


“尘境非根了”是大乘说么?
 
{返回 观清法师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点击:2489

“尘境非根了”是大乘说么?

南山说《四分》通大乘,还有一个理由,是“尘境非根了”。

《济源记》:

“五、“尘境非根晓”:如小妄戒释,见闻触知,云:“见者,眼识能见,耳识能闻,鼻舌身识能触,意识能知,识即是心”,不同有部但云“眼见”,等如前已述。”

“故律明色眼识能见,异於《毗昙》根能见也。”

今人也说:

“识了尘境:在解释单提法中,妄语戒的见闻觉知,说眼识能见等,这与大乘毗昙说法相通。”

但这个说法能否成立,是极成问题的!

一、声闻——部派的“根见”、“识见”说:

首先,声闻——部派佛学里,对“根见”还是“识见”,并不是定于一尊的。有部的“四大论师”,也是各持己见:法救持“识见”说;世友持“根见”说;妙音持“根、识相应之慧见”说,譬喻师[1]持“和合见”说。如《大毗婆沙论》卷十三:

“或有执眼识见色,如尊者法救;或复有执眼识相应慧见色,如尊者妙音;或复有执和合见色,如譬喻者……”

若依《婆沙》本意,则从“根见”说。

稍后的经部师继承譬喻师的思想,认为“眼根见”只是顺俗而说,如《俱舍》卷二:

“经部诸师有作是说:……为顺世情假兴言说。眼名能见。识名能了。智者於中不应封著。如世尊说。方域言词不应坚执。世俗名想不应固求。”

部派佛教的大众部系统中,大众、一说、说出世、鸡胤部的本宗都许五根不见、闻色、声等境,许“识见”非“根见”,如《异部宗轮论述记》述及大众、一说、说出世、鸡胤部的本宗同义时就说:“根体非净色,如何见色等?故识能了,非根有能。”[2]明确都是持“识见说”。

综上可知,部派佛学中,虽然有部的毗婆沙师持“根见”说,但有部系统内也还存在其他“识见”、“慧见”、“和合见”的异说。其余经部、大众等部,更是明确针对“根见说”而抛出“识见说”等。仅凭律中的“识见说”便以为此部分通大乘,实在是没有理由的!(只能说,《四分》——法藏部,也和大众部等一样,持“识见说”。)

二、大乘的“和合见”与“根见”说:

至于大乘,唯识学派,虽然貌似“识见家”,而实际却很明确是持“和合见”的立场。如《杂集论》卷二:

“问:为眼见色,为识等耶?

答:非眼见色,亦非识等,以一切法无作用故。由有和合,假立为见。

若依不了义说,则唯识师倒是持“根见”而非“识见”的。如上所引之《杂集论》:

又由六相,眼于见色中最胜,非识等,是故说眼能见诸色。

何等为六?

一、由生因,眼能生彼故;

二、由依处,见依眼故;

三、由无动转,眼常一类故;

四、由自在转,不待缘合,念念生故;

五、由端严转,由此庄严所依身故;

六、由圣教,如经中说:眼能见色故。

如是所说六种相貌,于识等中皆不可得。识动转者,当知多种差别生起。”

至于中观学派,当然是持“和合见”或者说“见等唯缘生、非根、识等能见”。

也就是说,大乘持“和合见”的立场,不能说是“识见家”。南山认为“识见通大乘”,却不知大乘中根本就不许“识见”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[1] “经部”的先驱。

[2] 《俱舍》卷二:“然迦湿弥罗国毗婆沙宗,说眼能见,耳能闻,鼻能嗅,舌能尝,身能觉,意能了。”《异部宗轮论》述及大众部等本宗同义时说:“眼不见色,耳不闻声,鼻不嗅香,舌不尝味,身不觉触”,应该正是针对有部的立意。


{返回 观清法师 文集}
{返回网页版}
{返回首页}

上一篇:以史为鉴,以律为师!
下一篇:《瑜伽师地论》札记二
 和尚的幸福生活之“一指禅”
 无情有佛性?!
 关于真谛三藏
 大小乘戒律是这样区分的吗?
 和尚的幸福生活之“口不择言”
 《华严》所载的中国佛教名胜
 “三界唯心”·圣言量·瞿波·月称
 有关隔阴之迷
 如来十号
 就“第一因”,答季康先生
全文 标题
 
【佛教文章随机阅读】
 《入中论》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:实践的中观第五种:直接了当的中国禅宗[栏目:入中论讲记·110]
 金刚经讲解 第六讲[栏目:法界法师]
 人道乃成佛枢纽[栏目:慧光法师]
 中阿含经卷第八[栏目:中阿含经新译·悟慈法师]
 兴道相师(五篇)——二○○七年学习二时头陀体会(释亲融 比丘)[栏目:大悲寺妙祥僧团·心得体会]
 彻悟禅师念佛伽陀教义百偈摸象记2[栏目:张秉全居士]
 如何帮助亲人趋入佛道[栏目: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]
 感受“六字大明咒”[栏目:观音心咒感应录]
 愚者以闭口为智慧[栏目:传喜法师]
 我已大发无上菩提之心,但不知如何修持?[栏目:妙祥法师·开示问答]


{返回首页}

△TOP

- 手机版 -
[无量香光·显密文库·佛教文集]
教育、非赢利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
www.goodweb.top Copyrights reserved
(2003-2015)
站长信箱:yjp990@163.com